新加坡见闻之一
农历七月是中元节,又称鬼节。据说一到农历七月,阴曹地府的鬼门就打开了,关在冥间的各种神呀、鬼呀,都放出来了。因此,这里的人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。
每年到了七月初一,你会感到与平时不一样,到处烟雾弥漫,空气中充满了烟灰味。这里人拜神比中国普遍的多,七月初一,几乎每家都烧香拜神,楼下、路边,到处是残香、纸灰、祭品。
有些政府组屋(公寓)楼下,平时空荡荡的休闲活动场所,不知是谁,在什么时候,搬来了一张台,台的四周用一块绣有神像的锦缎围住,桌上香炉前有盛满香油的灯,还有三个红色的小杯,香炉后面是一块神主牌,神主牌上贴的红纸歪歪斜斜地写着诸如“大伯公之位”、“二伯公之位”、“三叔公之位”等,那些伯公、叔公都无名无姓,不知他们是否属于同一家?或是张家伯公?李家叔公?我们不得而知。只见临时神台前,经常有男有女,有老有少,前来烧香、添油、祷告、拜祭,不知那些被拜祭的伯公叔公们,是否都有超越常人的共产主义精神,能够给那些善男信女按求分配,有求必应。通常人家的伯公叔公,对自家的儿孙都照顾不暇,侄孙侄孙女是很难得到关照的,更何况是异姓孙辈呢?
到了农历七月,搭棚公司可忙了。为了庆祝中元,每个地方的公司商会、居民组织,都要临时搭神台进行集体祭祀,搭戏台请戏班演出,搭歌台请歌星唱歌,搭大棚为摆宴庆祝。“七月歌台”便是中元的一大特色,歌台使用的喇叭都是特大号的,能发出雄浑的低音,能放出超级的音量。据说一些小有名气的歌星,每晚都要跑好几个歌台,中元节便成了那些歌星赚钱的黄金月。
那些临时搭的宴会棚大小不一,很有特色,小的可供几百人宴会,大的可摆百多张台,能容千多人宴会。祭祀所用的香烛也很特别,比碗公还粗,比人高,香烛上雕刻着龙的图案,貌似龙柱。一大排的龙柱点燃起来,那就不是香烟袅袅,而是浓烟滚滚了。烧冥纸也不像我们祭墓那样,一张张、一叠叠地烧,而是一袋袋、一箩箩地像“沤火炉堆”,风一吹,没烧完的冥纸就洒满一地。
除了搭棚集体祭祀外,每个公司,每家商店,也会选取靠近七月半前后的周末,在不影响上班、做生意的情况下,在公司或商店门口,临时搭起祭台,买来各种祭品,各自祭祀一番。由于到处烧香烧纸,对空气的污染严重,七月十五左右那几日,即使天气晴朗,也是烟雾弥漫,灰蒙蒙的。
因为香烛越来越粗,越来越长,不但造成浪费,也造成空气的严重污染。后来政府立法限制香烛的粗细和长度,中元节的空气素质才有所改善。
集体祭祀完后,当天晚上便举行盛大宴会,人们一边享用美味佳肴,一边欣赏歌舞。晚上十点左右,待吃得碗筷狼籍,晚宴快结束时,那些“福物”就会拿出来拍卖,所谓“福物”就是祭祀时用过但还有价值的用品,如家用电器、水晶工艺品等。根据福物的价值,给出一个起拍卖价,例如“八十元起”,有意买福物的人便竞相出高价投标,拍卖人手持高音喇叭,大声地跟着竞投者出价喊标: “九十” ,“一百”,“一百一十”,过了一会儿,再没有人出价了,喊标人便叫:“一百一十,一声”,“一百一十,二声”,“一百一十,三声,成交”,一件福物就这样拍卖出去了。接着拍卖下一件,“……”。喊标人不断地用华语(普通话)和福建话交替着大声喊标,声嘶力竭的喊标声,经高音喇叭高分贝的放大后,就连振耳欲聋的歌台歌声也给淹没了,数公里外都能听到喊标声,附近居民不胜其噪,但也无可奈何。正是:
年年七月庆中元。
冥香巨柱,
冥钱地铺。
尽日空中罩烟雾。
羹残酒尽宴方休。
竞标福物,
声惊地府。
野鬼孤魂吓着否?
中元节,前后持续一个月,这个月也是搭棚公司的黄金月。许多公司、商会、组织等着搭棚庆祝,他们这边拆了那边搭,赚得不亦乐乎。
到了中元节结束那天,又是另一番光景。很多公司商店再次烧香送神;老百姓也在楼下、路边烧香,草地上到处是一簇簇的残香,一堆堆的纸灰,一盘盘的祭品,香烟袅袅,烟雾靡靡,送鬼回去。
楼外草萋萋,
室内烟靡靡。
灰烬飘空中,
祭品遗满地。
中元今日终,
鬼门倏幽闭。
误了今宵期,
孤魂何处去?
[ Last edited by 西岩茶客 on 2005-9-24 at 16:43 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