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楼栖先生及其客家文学作品
作者:罗可群
楼栖先生(1912.6.6-1997.5.23),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,曾在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,是一位客家籍作家。先生的老家在梅县石坑镇的澄江村邹屋。客家人起名喜欢按辈排字,他的族名芗萍,村人尊称"芗叔公"。学名冠群,客家人有"人名无白水(别字)"的说法,又写作灌芹。他自己用过楼西、香菲、寒光、黄芦、白茉等笔名。他许多作品都是以自己的经历和乡村生活为题材,"客家人写客家事",具有浓郁的客家情调。
一,来自客家山村
在楼栖出生的那个年代,梅县石坑真是穷乡僻壤:山路坎坷,交通不便,地脊民贫,生活艰难。居住在这闽粤赣山区的客家人痛苦地认识到,人们要改变自己的命运,不能靠"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"的农耕。有迁徙传统的客家人带着强烈的求变意识"出门"创业。更有人扎紧裤头带,"过番"(到南洋)去谋生,也有的人则寄希望于读书,以便"寻碗清闲饭吃"。年纪轻轻的楼栖,还不满18岁,也面临离乡背井的问题。
家乡秀丽的山村景色使人眷恋,然而,"贫穷"在童年楼栖的心中却留下更深的印记。他是靠"公尝田"读书的。所谓"公尝田",是客家地区的一种经济形式,族人轮流耕种祖宗留下的田地,收成除供祭祀外,还提取部分供族内子弟上学。楼栖好不容易熬到高二,就无法再读下去了。"农村的破产,使生存欲望正炽的青年,大都悄悄地离开故乡到别处流浪了。"楼栖因家贫辍学,"过番"到了马来半岛,在新加坡一间平民学校当义务教员。"番邦"的日子也不好过,1930年初夏,他回国到广州,考进中山大学预科师范部。"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。"楼栖学习刻苦,若不是时代的变故,他准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数理化教师。是时代造就了作家!1931年的"九o 一八"事变,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巨大悲愤,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,神州大地处处都涌现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。楼栖参加了中大学生的下乡宣传对,到惠州宣传抗日。惠州,是富有客家文化传统的古城。著名的客家籍诗人宋湘,在那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《丰湖漫草》。徜徉在西湖岸边,美丽的湖光山色和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楼栖的心头激荡,激情从底涌出,凝聚成一篇散文,题目就是《西湖堤畔》。文章很快就变成了铅字,在《广州民国日报》的副刊《黄花》上刊登出来。楼栖大受鼓舞,从此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。
在预科师范部,他和客家籍同乡饶彰风(大埔人)等组织了《南风》文学社,出版双周刊。可惜所附的报馆倒闭,《南风》只出了一期。预科毕业后,楼栖转入文学院。写作更加勤奋。1932年冬,饶彰风,杜埃(也是客家同乡,大埔人)等出版进步文艺刊物《天王星》,楼栖是热心的撰稿人。《天王星》在现代书店出售,立即受到读者的欢迎。在那革命的低潮时期,它象"插进敌人背部的一根芒刺,也是黑暗的广州夜空闪现一缕红光的星星《天王星》使国民党特务如临大敌,第三期刚刚印完,即遭查禁,特务潜藏到中大传达室抓人,幸亏《天王星》的作者全署假名,楼栖等得于幸免,但经售《天王星》的书店经理被扣押,承印的梅花印刷厂被封闭,饶彰风、杜埃、江穆和楼栖被迫躲到香港。
《天王星》事件后,楼栖继续从事进步文艺活动。他和江穆回到广州后,又协助凌伯骥编辑《新路线》。1934年1月29日,广州文总领导人凌伯骥等被捕,惨遭杀害:楼栖也在凌家被拘留,投入监狱,关押半年之久。铁窗生涯折磨着楼栖,牢狱的苦难重重地撞击着作家的心灵,小说《在狱中》是苦难生活的产物,是心血滴成的作品。
出狱后,楼栖前往汕头,顺道回到自己的老家。这时的家乡,比起他离家时更加萧条,村民的生活也更加艰苦。儿时的朋友,有的已失去了锐进的勇气,有的甚至堕落成"瘾君子"。感慨万分的楼栖奋笔疾书,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,写下了一篇篇作品,反映客家山村的社会现实。从《岁暮》(1934)、《鬻儿之夜》(1934)、《陆沉》(1935)、《木匠阿苋》(1936)直到后来"方言文学运动"中创作的小说《枫林》(1949)和客方言长诗《鸳鸯子》(1948),全都凝聚着作者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和挚爱。也正是这种挚爱和深情,促使楼栖创作了这些客家文学作品。
二,"故园风土最关情"
楼栖先生的客家文学作品的特点,首先是洋溢着深挚的故园情。虽然离开了客家山村,但楼栖时刻不忘故里,日夜思梦,乡魂萦绕。1934年冬,一组散文"还乡散书之叶",抒写了作家的情怀:
"在梦中,在记忆里,故乡的夏夜是一幅迷惘的轻纱,难忘月下黄昏,难忘轻烟淡笼的林野,更难忘追逐萤光摇曳静寂的孩子们的笑语歌声。即使是黄昏的深宵,那清幽神韵,不会因昏暗而隐藏,反而会轻轻浮漾出来。无边的静寂,爱抚着无边的林野。萤光流动,闪烁着神韵的精灵。你会感到呼吸的轻微,你怕触破静寂的轻纱。
雨夜的诗情,更要令人神往。林野里在静寂的怀里,雨声滴出落寞的情调,交织出无边怅惘的网。这些记忆,至今还轻罩着一片温馨。
故乡的夏夜,故乡的夏夜的轻微呼吸,值得游子去温存。"
诗的语言,画的意境,展现了客家山村的美丽。
然而,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,不能停留在对理想的讴歌,对梦想的追寻,他的思想感情更多的来自于客观现实。存在决定意识,楼栖的故园情不只表现在"赞美",更多的是含着泪水,从各个不同的角度,描绘三十年代客家山村的贫穷和苦难。
"冬残了。河边的芦苇缀上了白色茸茸的花絮,河流为负重荷的旅行者慢慢蠕动着漂浮的白沫。郊野连接着山林,凄惶地呈露着衰老枯黄的姿态。只有苍绿的松林,还在凛凛的风涛中描画着秀逸俊拔的傲然风姿,苍老中活跃着年少的青春。河床上的竹林,青苍的绿意,已掩不住凋残的衰老了。枯萎了的一片片黄叶,在萧杀的寒风里颤抖,凄迷。一片田畴,交错着新绿的麦苗,与冒着黄花的碧绿的油菜。"
衰老、凋残、枯萎,颤抖、蠕动、凄惶,客家人,就在这样的氛围中生活着,挣扎着。饥荒年月,人们忙着上山挖"硬饭头"充饥,那"硬饭头是用来滤面粉的,它的根又粗又硬,没有谁把它当做粮食,可是这年头,只要肚子受得住,什么也得塞进去。"老天爷一心想收拾穷人家,"秧苗插下去,跟着就是闹天旱,一连两三个月不下一点雨。……田泥裂了口,驳上三四架戽水车也没用。"忽而又变了个法子,发起大水来:"从天那边到山这边,一片汪洋,家家屋顶颤巍巍地荡着水浪,洪波飘样扬着,台椅、单凳、床板、竹篙什么的,还有破衣,锅盖甚至草根、稻草,挤着,飘着,又时又飘散开来。"乡亲们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承受着痛苦的煎熬,这怎不会令作家揪心?
作家的故园情,也通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划得到生动的表现,人物成为作家感情的载体。亚泉父母被穷所迫,不得不要卖掉自己的宝贝儿子(《鬻儿之夜》);滔滔洪水,阿狗失去了父亲,失去了母亲,也失去了婆婆,成了孤儿(《陆沉》);林太太家道中落(《岁暮》);打肿脸充胖子的桂荣伯(《没落》);无辜被捕的黄老三(《枫林庄》);在《生活圈外》中的"打靶鬼"谢润生、澎蜞仔、瘌痢头;茶叶丰收反而挨饥受饿的泉子一家。(《春茶》);专门骗人钱财的"谢水客",(《南洋梦》);为非作歹,横行霸道的"草里攒"(《枫林》)……或同情,或叹息,或悲伤,或怨恨,或愤怒,一个个人物形象都凝聚着作家浓烈的感情,寄寓着作家的爱和恨。有时爱和恨在交织一起,如《木匠阿苋》的主人公是个"老实的象头牛"的人,他认定:"牛不是生来给耕田的么?""生来受罪是命中注定的"。作家对阿苋的感情,就象鲁迅对阿Q那样"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"。也有对反抗者的讴歌,如《枫林》中的林双庆,敢作敢为,有胆有识,人们不难感受到作家的欣喜之情,为乡亲翻身作主人而欢欣。
三,巧掇珍珠织文锦 大量撷取方言的谣谚,俗语,是楼栖先生客家文学作品的又一特点。
文学是语言的艺术。"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"楼栖在其创作中,十分注重语言的表现力。他特别欣赏客方言中的俗语,谣谚。他说:"一串串语言好象一串串珍珠,在我眼前闪亮,我简直给这些珍珠迷住了。"于是,他就精心把这些珍珠编织在自己的锦绣文章中。
最突出的实例是反映农民翻身斗争的客方言长诗《鸳鸯子》,全诗256节,每节4行,采用客家山歌的形式。方言俗谚或为比喻,或作白描,无不形象生动,是典型的客家文学作品。(参阅绌作《试论客家文学》,载《学术研究》98,9)
写于1949年的小说《枫林》亦颇有代表性。小说描写了地下农会与乡长之间的斗争,故事情节并不复杂,但由于语言运用得好,读来生动传神,有声有色:"乡长曹礼传,花名草里攒,洞里的蛇他都要刺上来打的。他的厉害,上下三村象打过锣,吹过角,肚里点灯笼---大家心照。"就是他,害死了"直肠直肚"的贵狗古。农会干部疤头三愤激的说:"草里攒寿星公吊颈----嫌命长,我象'二贡头'着了火,要炸了。开刀吧,那他祭旗,枫林坝的人准跟我们走!"经过讨论,大家决定伏击乡长,"草里攒给押到山上一个坟地里",农会主席林双庆用驳壳枪指着他的额门,数他的罪状:"你的心肝,猪唔食,狗唔嚼!贵狗古这个好人都要死在你手上,草里攒,今夜我要你泥里攒!"疤头三手把尖尾刀向草里攒眼前一晃:"子弹留起来有用场,送他见阎罗王,尖刀带路--看刀!"尖刀唿一声挥过来!草里攒闭上眼睛气都不敢喘。酒早就给吓醒了,心里喊老娘。-------疤头三的手给双庆挡开了:"老弟听我说,杀死他易过劏狗.手里捏乌蝇,他还飞得走?"双庆转过脸对草里说:"暂时留下你这条狗命,再敢脚踏马屎傍官势,千刀子万刀子割你!"客家方言俗语的运用多么贴切!林双庆、疤头三、草里攒的形象如在眼前!凭这语言就知道这是客家故事。在小说中这类生动的词语,可说是俯拾皆是。如:"田丘地坜"、"火刀石――净钢有限"、"有势不使为人"、"猛龙过江顺势来"、"爆火鬼"、"灿头后 "、"一鞭一条痕,一牙一滴血,把肠肚翻出来!""庙里养乌龟,一千年也不懂经"、"背上开天窗,心里就明白了!"、"死了沙来壅!"、"马尾穿豆腐,再也不能提了"、"打过斧头换过柄,重新做人!"
楼栖作品中还有好些极有客家味的歌谣,幽默风趣,情味隽永。如:<木匠阿苋>中的顺口溜:"枫林李阿苋,功夫也有限,做个舀屎桶,做了三天半。"<春茶>中的山歌:"山上采茶茶叶青,摘茶阿妹笑相迎。哥哥莫把茶枝摘,摘叶留心等后生。"
客家人,客家话,客家事,客家情,楼栖先生这些作品是地地道道的客家文学。
注释:
1、 4见<故乡的夏夜>,花城出版社<楼栖自选集>第219页
2杜埃:<彰风十二祭>
3见<送别桐楠二孙赴美探亲>,花城出版社<楼栖作品选萃>第188页
5见<岁暮>,<楼栖自选集>第3页
6见<枫林庄>,<楼栖作品选萃>第22页
7见<鬻儿之夜>,<楼栖自选集>第12页
8见<赈灾>,<楼栖自选集>第65页
9高尔基:<文学论文选。和青年作家谈话>
10见<我怎样写<鸳鸯子>的>,人间书屋<鸳鸯子>第132页
1998年10月24日
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文化研究所
來源:
http://www.google.com.hk/search?q=cache:r8CbpVTh8n0C:secwww.gdufs.edu.cn/fic/kjwx/lx.html+%E7%8F%8D%E7%8F%A0+%E5%AE%A2%E5%AE%B6&hl=zh-TW&ie=UTF-8 |
|